在寫作的過程中,我的文章經常被《人民日報》、《人民網》、《新華社》等大號轉發,以此為基礎,我獲得了更多出版邀約、合作機會以及人脈資源,早在畢業前實現了經濟獨立,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路。
兩年多時間,我完成了個人成長的蛻變,這是我之前所不敢想的,但也都是寫作給我實實在在帶來的。寫作能力,是我個人目前所擁有的一項核心競爭力,所以它開啟了我的多元化人生。所以我堅信的一個理念是: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先在小領域內成為專家,你的生活,自然會慢慢改變。
但是事實上,大多數人對寫作的理解都有偏差:
要么認為只有作家才擁有寫作天賦;
要么認為只有靠寫作謀生的撰稿人,才需要打磨這項技能;
或者要么認為只有想成為文人才需要開始寫作。
其實,寫作是一件極其平常的事情,貫穿于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掌握的底層能力。
我們人的四項基本能力分別是:聽、說、讀、寫。首先,寫作是人的四項基本能力之一。而寫作實際上就是用文字表達情感和觀點的方式,人隨時隨地都需要表達,文字只是一種媒介,情感、故事和思想觀才是我們寫的文章中最核心的東西。所以在我看來,寫作,其實從本質上來講,是一種表達;而表達,一定是每個人都需具備的底層能力。
為什么說寫作是我們每個人都需具備的底層能力呢?接下來,我將從四個維度,進行一個全新的講解。
一、寫作,是最基本的溝通技能
曾有一位大學教授坦言:「對于大學生來說,寫作不是什么高級的能力,而是一項基本技能,是每個人都應該會的東西?!箍涩F實是,很多人已經喪失或正在喪失這一項基本技能。
去年 5 月,清華校長宣布開設《寫作與溝通》課程,以必修課的設置喚起和引導學生注重表達、溝通交流。由此看出,大部分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溝通技能都很欠缺。
很多人畢業后參加工作了,但連基本的郵件,報告,通知,甚至申請、假條都不會寫。簡單的書面表達中,錯別字、詞不達意、語句不通、邏輯混亂等現象頻出,這就成為個人職業發展的一大阻礙。
文字寫作是重要的觀點傳遞載體,也是最普遍的溝通方式。
比如,一位下屬給老板寫請假郵件,我見過很多人都這么寫:「老板你好,我下周一到周二想請兩天假,希望批準。謝謝!」而會寫作的人,動筆之前會先思考:請假的理由怎么寫?工作交接做好沒有?老板什么時候會看郵件?這段時間有沒有重要的會議要開?
所以,會寫作的人的請假郵件可能會這樣寫:
「老板您好,下周一至周二,我家里有急事需要回去一趟,因此想請兩天假。這兩天的工作我已經交接給同事悅己負責。下周一會有客戶來公司開會,我也已經提前做好安排,木易會幫我接待。請假期間我的手機依然開通,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可以微信通知我。希望老板批準。謝謝!」
試想一下,如果你是老板,你會批準哪封郵件?
人際交往中,我們不可能和每個人都有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尤其是社交媒體時代,我們更多是線上通過文字交流。而寫作能力強的人,便能夠通過文字來影響人們的價值判斷和行為傾向。這背后所體現的是你知識經驗的積累,對人事本質的洞察,還包括你的情商和智慧。
所以在這個時代,寫作是最基本的溝通技能,它和演講一樣,是展示自我價值時成本最低,但也是傳播個人能力、態度和經歷的最佳方法。從某種意義上說,你的文字表達能力,從底層上決定了你的溝通能力。
二、寫作,是倒逼精進的最佳方法
今年 3 月初,我建了一個蛻變書屋群,經常在群里鼓勵大家堅持寫作,持續分享。因為我知道只有持續分享一些有價值的東西,才會倒逼自己更快成長。而我自己,也一直是這樣做的,每天都會寫點思考,還會寫幾千字的文章。拿上一期我的寫作課來講,我還給自己定了一個精進目標:每天堅持和學員一起寫作業打卡。
也許你會很疑惑,哪有那么多的東西要輸出呢?是的,不斷向外輸出內容,知識存量確實會很快枯竭的,但與此同時,正是因為有了輸出,才倒逼我每天得保持大量的輸入。
如果今天沒有輸入任何新知,或者沒有在已有信息的基礎上,產出自己新的思考,那么,我們自然不知道輸出什么。
所以,寫作會倒逼吸收知識,深度思考,更好地消化處理和輸出知識,這是一個將個人成長內化成短期有效目標的過程。不過,這些目標也是可量化、可執行、可被時間限制的。比如,每天保持一個小時的深度閱讀,一周更新三篇原創文章。
另外,如果你每天都有內容要輸出,而且公開分享出來,還能得到讀者的評論、點贊、收藏、轉發等實時反饋,那你就會更容易堅持寫下去。這樣看來,輸出倒逼輸入,也會日漸形成一種復利循環的累積效應:高質量輸出倒逼我們高質量輸入,反之亦然。
對我個人來講,如果今天我偷懶了,沒怎么輸入有價值的信息,也沒動腦深入思考,那我就沒得東西輸出。但我每天又需要寫總結,寫文章,寫書稿,做分享啊,所以我就要抽出時間集中精力去學習,而且還得保證是高質量輸入。但若沒有這樣的倒逼精進,我也很難每天做到自律。因為人都是有惰性的,也許當天我就拖延下去了。
所以,輸出倒逼你大量輸入,而輸入后的再輸出,正是檢驗你今天有沒有精進的重要標準。
三、寫作,是個人能力的放大器
你有一項技能,和這項技能有沒有被別人發現、有沒有應用的場景或與市場相匹配,完全是兩碼事。因為最重要的不是你本身的技能,而是你能否找到應用它的場景,通過傳播發揮其價值。
我有一個朋友之前是小語種專業的學生,單論專業能力,可能很多同學都比她厲害。但她還有一項能力,就是寫作。她把這兩種能力結合之后,很多人發現了她的專業能力,也信任她的人品,于是當她開外語課程的時候,大家都來報她的班。
而她通過持續的文字產出,不斷輸出自己的態度和經歷,一方面可以持續增強自己的專業能力,另一方面也能讓更多人認識她,不斷擴充自己的學員人數。那么再退回來,如果她不會寫作的話,想開自己個人品牌的外語訓練營,真的是難上加難。
所以,在這個時代,多少人認識你,或者你可以鏈接到多少人,這都是你的價值所在。別人認識你,認可你,了解你的態度和能力,并且逐漸信任你,自然而然就會和你發生互動與聯系。換句話說:你被別人認可的地方,就是你的價值所在。
通過以上我朋友的例子,大家也可以看出,當專業能力與寫作能力疊加組合時,我們普通個體便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專業,超越行業內競爭者。
比如:
營銷人員+寫作能力
設計師+寫作能力
程序員+寫作能力
創業者+寫作能力
這每一種職業身份與寫作能力的組合,都能發揮出很大的威力,當然這也是寫作的魔力,它不局限于某一個專業和學科,而是每個領域都需要。
正如全球暢銷書《重來》的作者所說:
「如果你要從一堆人中決定出一個職位的合適人選,雇那個寫作最厲害的人。不管他是營銷人員、推銷員、設計師還是程序員,他們的寫作技巧會對此有益?!?/p>
的確,會寫作的人,他的發展空間往往會更大,成為人群中最閃亮的那顆星,以最快的速度贏得最大面積的關注度。這是這個時代帶給我們的機會,也是互聯網賦予每一個普通人的勢能。
在新媒體時代下,最大的機會,其實就是發言權。而不具備寫作能力的人,也許正在失去職場競爭力,沒有話語權,也很難突破事業上升期的天花板。
四、寫作,是修煉自我的最好方式
斷斷續續,我寫作已經八年了。最開始也沒想著自己能靠寫作賺錢,而在一直堅持寫的過程中,慢慢也帶來了一些收益。但我認為最重要的并不是表面這些小成績,而是我擁有了成長型思維和終身學習意識,也慢慢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找到了自己所認定的長期價值。
以前的我,也焦慮,迷茫,不清楚自己要干什么。但現在的我,慢慢培養了很多好習慣,比如,讀書,寫作,健身和管理情緒等,每天都保持著學習精進,對生活越來越有掌控感。同時也明白了自己未來的路,并一步步堅定地往前走。
生活中,也有很多人總感覺自己進步慢,沒有人督導,那么通過寫作,可以讓我們實現內在的個人化的督導,會促使我們自己由內而外地追求成長和蛻變。
我真誠地倡導每個人都應該學習寫作,因為寫作可以滿足我們先天的表達欲,讓自己的表達能力越來越好。生活中的每一天,其實都離不開語言和文字的表達,當你能夠把一件事兒說清楚、講明白時,那也就能更好地把它給理順寫出來。
在寫的過程中,你會更加專注,用文字和自己的內心進行交流,這是一種靜定的力量。接著它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你的心態,情緒和狀態,讓你對事物保持敏感,對生活保有好奇。另外,在鍛煉思維能力的同時,又能提高對自我的反思和完善能力,對生活的感受力和洞察力。
寫作源于思考,一個人身上最有魅力的地方,無疑是他的思考能力。因為思考決定行動,行動影響結果。而真正的思考又是在生活中歷練、體悟、覺察、反思之后提升的,需要我們不斷積累知識,豐富經歷,擴展視野,并且常常反思。最后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獨一無二的我們自己,就慢慢形成了。寫作給了我這樣的成長機會。
所以在這里,我同樣希望每個渴望通過文字變好的你,也能把握住這樣的成長機會,實現真正屬于自己的蛻變。
《幸福課》這本書中,有一個很好的觀點:「可以把生活中所有遇到的事情都當成是自己的修行」?;貧w自身,寫作對我們個人來說,其實也是一場修行。向內,我們的反思和認知能力會增強;向外,我們可以通過文字鏈接到更多人,也可以讓更多人認識我們。這是寫作給我們帶來的推動力。
如何在生活中修煉成更好的自己,成為一個擁有「創作思維」的表達者?簡單來講,即勇于表達+熱愛生活。而寫作就是抒發情感與體驗的最好方式,讓你懂得用內在的心靈去洞察生活的本相和真諦,向內探索自己的生命。
原創文章,作者:初欣運營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8874yy.com/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