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太陽系八大行星大小及排列順序
- 2、八大行星排列順序
- 3、太陽系八大行星順序
- 4、太陽系中八大行星的排列順序
- 5、太陽系中已知有八顆行星由近到遠的順序分別為什么?
太陽系八大行星大小及排列順序
八大行星是太陽系的八個大行星。按照大小順序,它們依次為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
八大行星大小
太陽系八大行星從大到小是:木土天海地金火水。
以下是太陽以及八大行星粗略的直徑。
太陽:1400000公里;
木星:143000公里;
土星:120500公里;
天王星:51100公里;
海王星:49500公里;
地球:12800公里;
金星:12100公里;
火星:6800公里;
水星:4900公里;
八大行星排列順序
1、體積:(以地球為1)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地球 :金星 :火星 :水星 = 1330 :745 :65 :60 :1 :0.86 :0.15 :0.056
2、質量:(以地球為1)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地球 :金星 :火星 :水星 =318 :95 :14.53 :17.15 :1 :0.8 :0.11 :0.0553
3、離太陽從近到遠的順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被除名的冥王星
1930年由美國天文學家湯博發現的冥王星曾被認為是行星,但2006年8月24日召開的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第26屆大會,經兩千余天文學家表決通過———太陽系只有八大行星,不再將傳統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視為行星,而將其列入“矮行星”。
冥王星被排除在大行星之外的原因:
作為行星,要滿足三個條件:
一、以近似圓形的軌道圍繞恒星運轉。
二、質量足夠大,能依靠自身引力使天體呈圓球狀。
三、能逐漸清除其軌道附近的天體。
冥王星因為第三條不符,且冥王星的衛星(冥衛一)過于巨大,形成了雙行星系統,所以根據這個定義,冥王星被除名為矮行星。
八大行星排列順序
八大行星排列順序,按照距離太陽位置遠近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太陽系中有八大行星,圍繞太陽公轉,距離太陽位置遠近不同,排序也不相同,下面來給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
詳細內容 01
八大行星是太陽系的八個大行星,按照離太陽的距離從近到遠,它們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02
水星:水星在九大行星中,他的體積排列倒數第二,但是它是離太陽最近的行星。
03
金星:金星按照距離太陽的遠近次序是第二顆行星,在日落的任何時間里,在西方的上空看見一個發光的天體就是金星。金星自己不會發光,它是反射了太陽的光才發亮的。
04
地球:地球按照距太陽由近到遠的次序為第三顆行星,是九大行星中唯一適宜生命生存和繁衍的地方。
05
火星:火星按照距太陽由近到遠的次序為第四顆行星,又叫“紅色星行”,它一出現在天上,就可以看到他那淡淡的紅色。
06
木星:木星按照距太陽由近到遠的次序為第五顆行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一顆行星,它是地球半徑的11倍,體積是地球的1316倍,質量是地球質量的318倍。
07
土星:土星按照距太陽由近到遠的距離排列是第六顆,是太陽系里的第二大行星,它有七個美麗的光環,他的光環鮮艷奪目,因此有人把土星成為“星中美人”。
08
天王星:天王星按照距太陽由近到遠的距離排列是第七顆,在太陽系的九大行星中他的體積位居第三。,因為它的大氣層中含有甲烷,因此天王星呈藍綠色。
09
海王星:海王星是環繞太陽運行的第八可顆行星,他是一顆淡藍色的行星他是典型的氣體行星。
太陽系八大行星順序
八大行星按照離太陽的距離從近到遠,排列順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作為行星,要滿足三個條件:
以近似圓形的軌道圍繞恒星運轉。
質量足夠大,能依靠自身引力使天體呈圓球狀。
能逐漸清除其軌道附近的天體。
冥王星因為第三條不符,且冥王星的衛星(冥衛一)過于巨大,形成了雙行星系統,所以根據這個定義,冥王星被排除在大行星之外,名為矮行星。
八大行星的記憶方法:
1、簡單記法。五行(金木水火土),海陸空(海王、地球、天王)。
2、名稱的第一個字。水金地火木土天海。雖然有些長但是很好記。
3、想象記憶。雖然有些牽強,但是記憶保存的時間很長。水晶球,火燒木,變成了土,天涯海角。
4、詩歌記憶方法。水漫金山地,火燒木焦土,天海成一體,浩浩太陽系?;馃窘雇?,所以火星和木星之間有小行星帶。
太陽系中八大行星的排列順序
太陽系八大行星的順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1、太陽系是一個以太陽為中心,受太陽引力約束在一起的天體系統,包括太陽、行星及其衛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和行星際物質。太陽系位于距銀河系中心大約2.4~2.7萬光年的位置。
2.太陽系的形成大約始于46億年前一個巨型星際分子云的引力坍縮。太陽系內大部分的質量都集中于太陽,余下的天體中,質量最大的是木星。八大行星逆時針圍繞太陽公轉。此外還有較小的天體位于木星與火星之間的小行星帶。
太陽系中已知有八顆行星由近到遠的順序分別為什么?
八大行星按照離太陽的距離從近到遠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水星距離太陽5791萬千米,金星距離太陽10820萬千米,地球距離太陽14960萬千米,火星距離太陽22794萬千米,木星距離太陽77833萬千米,土星距離太陽142940萬千米,天王星距離太陽287099萬千米,海王星距離太陽450400萬千米。
水星最接近太陽,是太陽系中體積和質量最小的行星。常和太陽同時出沒,中國古代稱它為“辰星”。水星在直徑上小于木衛三和土衛六。
產生原因
在一個恒星邊上,可能吸收了比較多的宇宙灰塵聚集,拿太陽舉例:太陽大約在40億年前,就吸收很多灰塵,灰塵之間互相碰撞,粘到一起。長期以來,出現了大量的行星胚叫做星子,當時至少有幾十億的星子圍繞太陽運動。
星子之間作用規律是:兩個星子如果大小差距懸殊,并且彼此的速度不大,碰撞以后,小星子就會被大星子吸引而被吃掉。這樣,大的星子越來越大。
如果兩個星子大小差不多,彼此速度很大,他們碰撞后就會破裂,形成許多小塊,而后,這些小塊又陸續被大星子吃掉。這樣,星子越來越少。大行星就是當時比較大的星子,無數小行星就是當時互相吞并時期沒有被吃的幸運兒。
原創文章,作者:初欣運營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8874yy.com/67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