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的傳統節日是什么的簡單介紹

本文目錄一覽:

  • 1、回族的傳統節日
  • 2、回族的傳統節日是什么?
  • 3、回族的傳統節日是什么?

回族的傳統節日

回族的傳統節日有開齋節、古爾邦節、圣紀節、阿術拉日、登宵節、白拉臺節、蓋爾德節、法圖麥節、亡人節等。開齋節是開放齋戒的節日,一般舉行三天,主要都是在清真寺里面吃開齋飯,古爾邦節又叫忠孝節,在開齋節后七十天舉行,而圣紀節是紀念穆罕默德誕辰和逝世的紀念日。

開齋節

開齋節是回族的傳統節日,日期在伊斯蘭教歷10月1日。因為穆斯林在萊麥丹(第9月)全月齋戒,齋月最后一日尋看新月,見月次日開齋,即為開齋節?;刈宓拈_齋節一般不會超過三天,在這一天,家家戶戶炸馓子、油香之類食品,贈送他人,還會向窮人發放開齋布施。

古爾邦節

古爾邦節是回族的盛大節日,時間為伊斯蘭教歷的12月10日。古爾邦節的主要活動有舉行會禮,大多數回族人們聚集在大清真寺或公共場所,舉行盛大的儀式和慶?;顒?。然后家家戶戶準備好駱駝、牛、羊三種動物進行宰殺,用于贈送親友或者施舍窮人。

圣紀節

圣紀節是紀念穆罕默德誕辰和逝世的紀念日。相傳他的誕辰與逝世都在伊斯蘭教歷3月12日,一般合稱“圣紀”,俗稱“圣會”。節日這天首先到清真寺誦經、贊圣、講述穆罕默德的生平事跡,教育回族群眾不忘至圣的教誨。儀式結束后,開始會餐。

法圖麥節

也叫“女圣紀”、媽媽會或姑太節,是一個紀念穆罕默德女兒的節日,在每年齋月十四。由婦女們親自出動,收斂錢糧,架幾個鐵鍋,熬雜豆粥,烙一些油香或炸油香,請阿訇念經祈禱并贊頌圣女的事跡,之后,讓全坊男女老少一起來吃。

阿術拉日

源出希伯來文,意為“第十天”,一般指伊斯蘭教歷1月10日。相傳該日是阿丹、怒哈、易卜拉欣、穆薩等先知得救的日子;還傳說這一天安拉創造了人、天堂和火獄等,因此這一天被視為神圣的日子。公元680年阿里之子侯賽因于該日被倭馬亞王朝所殺,這一天又成為什葉派紀念侯賽因的哀悼日。阿術拉節這天,吃各種豆類熬的粥,這叫阿術拉飯,也叫憶苦思甜飯。

回族的傳統節日是什么的簡單介紹

回族的傳統節日是什么?

回族的主要傳統節日有開齋節、古爾邦節、圣紀節,而這三個節日,都和當地信奉的宗教有關。開齋節是開放齋戒的節日,一般舉行三天,主要都是在清真寺里面吃開齋飯,古爾邦節又叫忠孝節,在開齋節后七十天舉行,而圣紀節是紀念穆罕默德誕辰和逝世的紀念日。

回族是我國人口較多的一個少數民族,總人口10586087人(2010年,不包括臺灣?。?,全國的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均有分布。寧夏回族自治區是其主要聚居區,全區擁有回族人口186.25萬,占全國回族總人口的18.9%。另外,回族人口在20萬以上的地區還有:北京、河北、內蒙古、遼寧、安徽、山東、河南、云南、甘肅和新疆等。

回族的族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學術界一般認為回族大致形成于明代,而元代是回族形成的準備時期,明代是回回民族最終形成的時期。各地回族還以不同的形式參加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的斗爭,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成立,為回族人民的徹底解放指明了方向。不論在政治、經濟、文化上,回回民族在歷史上都涌現過不少杰出的人物,對當時人民生活和生產建設都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回族的傳統節日是什么?

回族的傳統節日是開齋節。

成年男女穆斯林在伊斯蘭教歷每年9月封齋1個月,每日自黎明前至日落后,禁絕飲食、房事和一切非禮行為,以省察己躬,洗滌罪過。

根據穆罕默德關于“見新月封齋,見新月開齋”的訓諭,每年齋月始于伊斯蘭教歷9月初新月出現,結束于教歷10月初見到新月時為止。穆斯林于該日晨禮后速進少許飲食,以示戒滿,向真主感恩之意,有的穆斯林在家誦讀《古蘭經》,祈求賜福和佑護全家平安。

擴展資料:

伊斯蘭教在回族的形成和發展中始終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回族形成后,各地回族一直延續著這一信仰。伊斯蘭教在唐代被稱為“大食法”,元明時期,稱作回回法,回回教門、回回教等。

回族的信仰包括內心誠信、誦念表白、身體力行三個部分。具體來講,按照伊斯蘭教的規定,回族必須保持六大信仰:信安拉(真主)是六大信仰的核心,即認為安拉是獨一無二的,造化天地萬物,日月星辰及主宰宇宙的一切。

回族宗教學者把這一信條編為十六字“清真言”,即:“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真主使者?!?/p>

原創文章,作者:初欣運營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8874yy.com/66823.html

(0)
上一篇 2022年12月26日 下午7:44
下一篇 2022年12月26日 下午7:5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亚州毛片,国产乱真实伦一区二区三,女性自慰喷潮AV免费观看,国产一线二线三线视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