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先從一個故事開始講起:
話說,從前有一個小和尚,他呢在寺廟的后花園里找了一塊大石頭,然后呢,就把它搬到了菜市場,準備把它賣掉。
有一個老大媽走了過來,問這小和尚:「你這個石頭怎么賣呀?」
小和尚不說話,他只是伸出兩個手指。
大媽說:「這是...2塊錢?」
小和尚搖了搖頭…
大媽以為自己說低了,就馬上改口說:「好吧好吧,20就20,正好我可以買回去壓咸菜…」
不過,小和尚并沒有賣給她,而是背起石頭跑回了廟里,因為他覺得這太不可思議,這塊一文不值的石頭,竟然有人愿意出20塊錢來買!
師傅告訴他,你先別賣啊,明天你用同樣的方式再到博物館去試試。
于是第二天,小和尚又去了博物館…
當小和尚把這塊大石頭放在了博物館的門口,就有一群人圍了過來,在邊上開始議論:「咦?這里怎么會有一塊石頭放在博物館門口呢?來頭估計不小,難道是塊隕石嗎?」
突然,有一位藝術家蹦了出來,就問小和尚:「你這石頭賣多少錢???」
小和尚還是不說話,繼續伸出了兩個手指。
那個人說:「是200塊嗎?」
小和尚搖了搖頭…
藝術家又說:「好吧,好吧,2000元就2000元吧,正好我需要一塊石頭,拿回家雕一尊神像?!?/p>
小和尚被這個天價給嚇到了,他背起了石頭又跑回了廟里…
師傅跟他說,別急,你明天再去古董店試試…
于是第三天,小和尚又去了古董店…
老樣子,小和尚又吸引了一群人在那邊圍觀、議論…
突然,有個土豪從人群中跳了出來,他問小和尚:「你這石頭怎么賣???」
小和尚還是不說話,繼續伸出2個手指…
土豪問:「你是指這個石頭要2萬塊嗎?」
小和尚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連忙搖頭...
那個土豪竟然以為是自己說低了,馬上改口說:「對不起,對不起,我說錯了,是20萬嗎?這是哪個朝代的?」
小和尚被這是數字嚇得懷疑人生了,于是,他又背起石頭跑回了廟里...
好,故事結束了,我的問題來了:
為什么同樣一塊石頭,在不同的地方會有不同的價格呢?
換句話說,是什么決定了石頭的價格?
這里面有3個關鍵要素:
第一:就是得有人想買!
這是一個特別重要,但是被許多人忽略的小細節,就是每段故事都有一個人跳出來問小和尚這個石頭怎么賣,但如果沒有這個人呢?
那石頭的價值就是0。這個叫「有價無市」...
也就是說,你的東西對別人來說得是「有用」的才行,沒有需求,就沒有價值,這是一切的基礎。
第二:場景決定需求
我們在故事中可以看到:在不同的場景里,用戶對石頭的需求是不一樣的,比如說:
1.在寺廟里:石頭完全沒有用;
2.在菜市場:老大媽是要買回去壓咸菜的;
3.在博物館:藝術家是要買回去雕神像的;
4.在古董店:土豪是要買回去當古董收藏的;
你看,在不同的場景下,人們對同一件事物可能會觸發不同的需求。不同的需求就會導致價值判斷的標準不同。
這里要注意的是,我說的是不同,并沒有說高低,如果所有人把它都當成「壓咸菜的石頭」,那么去哪里價值都是一樣的。再比如說,一杯咖啡在你家是咖啡,而在星巴克,它就是一種社交方式;一杯水在你家里是飲用水,但是到了沙漠,它就是命!
所以,小結一下:
第一,「需求」決定了這個石頭有沒有價值;
第二,「場景」決定了它是什么需求。
不過,你有沒有發現:有些東西人們的需要很高,但是價值好像并不高,這是為什么?
比如水、空氣、陽光,他們的價值都很大,離開了它們我們就無法生存,但它們幾乎都是免費的,這是為什么?
另外,像鉆石這種商品,既不能吃又不能用,其實就是塊石頭,為什么它卻要那么貴呢?
這個就需要看「需求」的另外一面:「供給」。
所以第三點:供給決定價值的高低。
供給越少,價值越高,供給越多,價值越低。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物以稀為貴」。
空氣、水、陽光他們雖然價值極大,但是目前幾乎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所以它們是免費的;
好,再回到小和尚的案例...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另外一個場景,就是如果在故事里出現了很多個小和尚都在賣大石頭,那結果會怎么樣?
對,價格馬上就下來了。
或者說,小和尚把石頭在古董店里面賣掉了,然后覺得這錢太好賺了,第二天又背了很多塊石頭來到古董店里繼續賣,結果會怎么樣?
對,一定會被別人當成是騙子,然后被亂棒打出的...
因此,價值由什么決定?
第一,需求:需求決定有沒有價值,場景決定是什么需求;
第二,供給:供給量決定價值的多少,越稀缺的東西越有價值。
好,有了這個邏輯,我們就有辦法讓一件東西變得更值錢了:
那就是:把「有價值」的東西變得「稀缺」。
清朝有一名貪官叫做和珅,當年啊,他有兩件宋朝的汝窯三足筆洗,這兩個寶貝舉世罕見,當時他買的時候就花了一萬兩銀子。但是買到手之后呢,和珅當場就砸碎了一只,現場的人都看傻了,但是和珅很聰明啊,因為這樣,全天下就只剩下一個三足筆洗了,價格當天就翻了十倍!
再比如剛才說的空氣和水,它們都是免費的,那是因為地球上太多了,但如果真的有一天人類去火星上定居了,那也許,你家里最貴的就是空氣和水了。
這里有一點需要強調一下,那就是:需求是前提,稀缺是杠桿,沒人要的東西,你再稀缺也沒用。比如說你不會畫畫,你在白紙上隨手畫了一幅畫,然后說全世界僅此一幅,那這個沒用,它還是沒有價值的...
所以,我們來小結一下,你值多少錢,是由什么決定的?
第一,就是你有沒有價值?你的能力是否是其他人需要的?
換句話說,就是你至少得有一技之長是別人需要的,這樣的話你就可以加入到社會的分工中去。如果你什么都不會?那么你就只能再去繼續學習了…
第二,更關鍵的是,你值多少錢是由你的能力是否是稀缺決定的!
很多人會抱怨自己做了很多,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但是很抱歉啊,你的報酬不是和你的勞動量成正比的,而是和你的勞動的不可替代性成正比的!
可是,你可能又會說:「我現在就是個普通職員啊,我就是個普通人,我目前也沒有什么不可替代的能力怎么辦?要說能力嘛也有點,但也只能讓我有份普通的工作,我該如何打造稀缺性,讓我的價值變得更大呢?」
下面,我就來和你說說打造自己稀缺性的具體辦法...
打造稀缺性有兩個方法
第一個辦法:成為第一
也就是追求極致,比如體育比賽,大家只會記得第一名,他呢?也會獲得所有的榮譽和獎勵,而第二名呢?沒有人會關心他...
世界上最好的手機是哪個?
iPhone!
排名第二的呢?
你可能就不知道了...
因此,選擇成為第一的這個策略不是不可以,就是比較難,因為你遇到的挑戰將會非常大,你除了要有足夠的天賦和勤奮之外,你還要擊敗所有其他的競爭者!
所以,很多選擇這個策略的人,要面對極大的競爭,所以他可能一輩子都在比較,一輩子都在追趕,然后呢?可能一輩子也沒有拿到過第一…
好,這條路太難了,那第二個辦法呢?
第二個辦法就是:成為唯一
就是如果某個需求,全世界只有你一個人能解決,那就不用比了,因為只有你一個人,你就是第一名!
你是不是以為我在開玩笑?全世界那么多人,怎么可能某個需求,只有你一個人能解決呢?
當然有!
不僅有,而且絕大多數人,都有成為過「唯一」的經歷。
那就是:你曾經就是某個人唯一的男朋友(或者是女朋友)。
世界再大,你就是Ta的唯一!你就是Ta的命中注定!你就是Ta的70億分之一!
好,那么問題來了:你是怎么成為對方的「唯一」的呢?
關于這個,我們下節課再說~
小結一下今天的內容:
今天我們主要講了2點:
第一點:價值由什么決定?
第一,需求:需求決定有沒有價值,場景決定是什么需求;
第二,供給:供給量決定價值的多少,越稀缺的東西越有價值。需求是前提,稀缺性是杠桿。
第二點:打造自己的稀缺性有兩個辦法:
第一,成為第一,選這個辦法的人,需要擁有足夠的天賦和努力,并且要能擊敗所有的競爭對手;
第二,成為唯一,也就是在某個特定的領域上,你能成為全世界唯一的提供者。
今天留給你的思考題是:
回想一下你的戀愛史,當初,你的對象是符合了哪些條件才讓你覺得Ta就是你的唯一了呢?
原創文章,作者:初欣運營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8874yy.com/1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