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勢待發,從量變到質變

上節課我們講了什么是復利效應,以及設計復利模型的基本步驟,但是這里面還有兩個更重要的特殊模型沒講,今天我們把剩余的兩個講完:

1.加法運算→冪次運算

第一種,從「加法運算」到「冪次運算」(冪是楊冪的冪)

什么意思?

就是某件事情原本是按加法的方式增長的,比如說原來是10,每次增加1,那么數學表達的方式就是10+1+1+1…這么一直加下去,這種方式叫作:加法運算,如果把這個增長模型畫成圖形的話,就是一條傾斜向上的直線,它的專有名詞叫做:線性增長。(你可以點開文稿,看到一張圖示)

蓄勢待發,從量變到質變

那你該怎么樣把這種線性增長的方式變成指數增長呢?

那就是要把模型中的加法運算(也就是原來是10+1+1+1…這種方式)變成冪次運算,也就是每次不是增加1,而是增長10%,如果按照這種方式來計算的話,那么每次的計算結果分別是:11,12.1,13.31...你看,雖然第一次運算的結果和加法運算是一樣的,但是過程中用的是不同的計算方式,因此第二次結果就比加法運算多了0.1,然后第三次多了0.31…然后隨著次數變多,數值會增長的越來越快,這個這就變成了冪次運算了,也就是它擁有了復利效應。

(你點開文稿,可以看到另一張圖示)

蓄勢待發,從量變到質變

你是不是看到上節課講的復利公式了?

對的,這個就是標準的復利計算公式。

可問題是,怎么才能讓「加法運算」變成「冪次運算」呢?

我來舉2個例子說明一下:

第一案例,我們來說一下如何讓「學習的效果」擁有復利效應

請問,隨著你閱讀量越來越多,你的知識量是按「線性增長」的,也就說每多讀一本書「知識量增加1」?還是按「指數增長」的,也就是每多讀一本書「知識量增加1%」?

答案是:都有可能,關鍵看你用的是哪一種方式在學習。

如果你把一本本書都作為一個個孤立個體來學習的話,那么你的知識量就是按「加法」的方式增長的。比如說,你學習了:復利效應、比例偏見、SWOT分析…

那么,你知識庫里,就增加了這3個知識點。

那如何讓你學習產生復利效應呢?

那就是,要把你學到的這個新的「知識點」放到原來已經有的「知識存量」中和「其他知識點」進行一次關聯。什么意思?

蓄勢待發,從量變到質變

比如說,你今天學習了「復利」這個新的知識點,你可以試著回答下面這些問題:

1.如何在「設計產品」中加入復利效應?

2.如何在「團隊激勵」中加入復利效應?

3.如何在「商業模式」中加入復利效應?

4.復利效應和龐氏騙局又是什么關系?

你看,當你開始認真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你就需要復習這些問題里提到的「產品設計、團隊激勵、商業模式」等等其他知識點,然后開始尋找他們之間的關聯性,開始思考如何結合,如何舉一反三…這個過程,就是你在給他們之間建立連接了,那么這個新學到的知識點,就不是孤立存在于你的知識存量中的,而是從你原有的知識存量里「長」出來的。

(這里順便說一句,為什么我們每節課結束之后都有課后作業?這就是想讓你把新學到的知識和你的知識存量發生一次聯結,提高你的學習效率)

好,你可以想象這樣一個畫面,你的知識存量呢,就像是一個偌大的網絡圖,就是你面前有無數個小點,這些小點就代表你曾經學過的各種知識點,而每個小點之間呢都互相連接。那么,你現在每新增一個知識點,就像是在這個網絡圖中增加一個新的節點,而這個節點又和其他節點相互連接在一起,那么整個網絡的信息量就不是增加1,而是按比例增長的,這樣的話,你的知識量的增長就擁有了復利效應(你可以點開文稿,看到一張圖示)

蓄勢待發,從量變到質變

好,這個,就是把「加法運算」變成「冪次運算」,將你原來是按線性增長的知識量,變成指數增長,好,那么下面我再用另外一個案例,來進一步幫助你理解這種方式。

第二個案例,我們來說一下樂高積木

樂高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玩具公司,估值已達到2500億元。

他們的標志性玩具,是各種可以通過他們表面的凹凸搭扣彼此連接的塑料積木。目前,樂高一共生產了計9000多種類似這樣的積木,但是你猜,這9000多種不同的積木,可以組合成多少種玩法呢?

官方給出的數據是:超過9.15億種拼法,是積木數量的10萬倍!

為什么會那么多?

因為每一款新積木,它都可以和原來所有的積木發生關系,所以,每新出1款積木,對于樂高來說,并不是多了1款新積木,而是所有的舊積木,多了一種新玩法。因此,樂高玩具擁有復利效應!

另外,不僅是這些積木的玩法能產生復利效應,連樂高積木的銷量也擁有復利效應,為什么?

假設,你家里已經買了一些樂高積木了,但是你家孩子玩久了,把能拼出來的花樣都拼完了,現在如果他看到了樂高新出了一款積木,那么他會干嘛?他可能都會過來抱著你,求你趕緊去把它們買下來,因為他想把這個新積木帶回家,把它和家里舊積木組合在一起,變出更多的新玩法。你覺得這個理由無法拒絕,因此就把這個新玩具買給了孩子。

但是,你家的樂高積木因此又變多了,下一次,你家的孩子對新積木的渴求將會變得更高,也就是說,你擁有的樂高積木數量越多,你就越有可能想買更多的樂高積木,直到有一天,你家的客廳完全被樂高積木所占滿…

好,這就是復利效應的標準形態:「把加法運算,變成冪次運算」。好,那么接下來,我們來說第二種特殊模型:從量變到質變。

第二種:量變→質變

什么意思?

就是某件事情原來是沒有復利效應的,但是由于其中某個環節的數值增長到一定程度之后,這個模型突然擁有了復利效應,比如說微信公眾號文章的傳播,他的邏輯是這樣的:

蓄勢待發,從量變到質變

就是,一篇文章從公眾號發出,粉絲中會有一部分人打開了文章,帶來了第一次的閱讀量,其中有一部分人呢會覺得這篇文章不錯,于是就把它分享到了朋友圈。然后呢,發到朋友圈的文章,又會帶來新的讀者,而在新的讀者中,又會有一部分人將文章轉發到他們的朋友圈,繼續帶來另一批新的讀者…如此不斷循環。(你可以點開文稿,看到一張示意圖)

因此,從邏輯上來看,這個過程不斷會有人分享到朋友圈,然后不斷的帶來新的讀者,看似是一個「復利效應」的循環,但在這個環節中,有一個關鍵的指標,叫做:分享率。

而分享率的大小,決定了這個循環能循環多少次。

假設,這篇文章第一次的閱讀量=500,而一個人轉發到朋友圈所帶來的閱讀量平均=7。那么我們就可以計算,在不同分享率的情況下,帶來的總閱讀量分別是多少(由于這里數字比較多,建議你打開文稿,邊看邊聽):

第一種情況,在分享率=5%的情況下,這種循環進行了3次,總共帶來745的閱讀量:

蓄勢待發,從量變到質變

第二種情況,在分享率10%的情況下,這哦張循環進行了9次,總共帶來了1263的閱讀量:

蓄勢待發,從量變到質變

也就是說,分享率決定了循環的次數,分享率越高,傳播次數也就越多,但整體上,每次循環帶來的新增閱讀量是越來越少的。因此,他并不具有復利效應。

那有沒有一種情況,當分享率提高到某一個數值之后,每次循環所帶來的新增流量變得越來越多了呢?

當然有,經過計算,我們可以得出這個數值=14.5%

蓄勢待發,從量變到質變

也就是說,當分享率≥14.5%的時候,每一次循環所帶來的新增流量就比前一輪帶來的流量要更多。所以,從理論上來說,這篇文章的閱讀量就會不斷變大,而且增速越來越快…

如果你寫的一篇文章能超過這個分享率,那么你就會聽到「pong」的一聲,整個朋友圈被刷屏了…

(當然,這些只是理論測算,實際情況會比較復雜,比如遇到過夜、觸達重復的人群、或者接近用戶總量等情況,最終會導致復利停止)

因此,影響公眾號閱讀量高低的最核心因素是分享率,而影響分享率的核心要素,是你內容的質量。你的內容能否夠給讀者帶來新的啟發、新的思考?你是否能夠幫助用戶說出心聲、帶出熱點話題、成為他的社交貨幣?

從這點上來看,認真打磨好內容,才是經營一個公眾號最核心的事情,而其他都是治標不治本的短期策略。

小結:蓄勢待發

好,說到這里,復利這個章節就講完了,我們來小結一下這兩課的內容:

上一節課我們講了復利的基本概念和搭建一個復利模型的基本步驟,我幫你簡單復習一下:

1.所謂復利就是:當你做了事情A,就會導致結果B,而結果B又會加強A,然后不斷循環,不斷的增強。

2.設計一個復利模型分為3步:1)找到一組因果關系作為支點;2)補充要素,閉合循環,開啟復利;3)不斷的重復,并保持耐心。

今天我們補充了2個特殊的復利模型:

1.從加法運算到冪次運算,方法是你要讓每一個新增的要素和原有的要素發生一次連接;

2.從量變到質變,就是把一個原本不具備復利效應的模型變成具有復利效應的模型,方法是找到模型中的因果關系,并專心提高它的因果轉化率。

講完復利之后,我有一個感慨,就是所謂的復利效應,其實是一個蓄勢待發的過程,很多人都只是看到了復利效應所帶來的高速增長,但是卻沒有看到它前期更漫長、更煎熬的準備過程,這就像是竹子,你只看到了它生長的速度非???,平均每天可以長30cm,但是卻沒看到它在沖出地平之前,用了4年的時間,將自己的根在土地里延伸數百平米的過程。

因此,如果你每天非常的努力,卻感到的依然是前途一片迷茫,請不要灰心,也許,這正是你還處在一條復利曲線的前半段而已,未來的路還很長,只要你相信自己的未來是按復利的方式增長的話,那么你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繼續不斷進化自己,堅持做對的事情,然后不斷的重復,積累,等待,做時間的朋友,你根本就不用去擔心自己的將來會賺不到錢,因為收獲的季節還沒到~

也許,這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第八大奇跡」,愛因斯坦也從來沒說過這樣的話,但是,如果復利效應真的就發生在了你身上,那么對于你來說,它不就是這世界上最大的一個「奇跡」嗎?

愿你也能早日遇到那個里程碑,然后破土而出,創造出屬于自己的人生奇跡!

今天留給你的思考題:

你目前的收入構成是怎樣的?你平時又會將錢用在哪里呢?請結合這2兩天的課程,設計一個具有復利效應的模型,讓你的收入具備指數增長的潛力。

原創文章,作者:初欣運營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8874yy.com/1351.html

(0)
上一篇 2022年3月20日 下午9:03
下一篇 2022年3月20日 下午9:10

相關推薦

  • 女人永遠在不夠愛她的男人面前患得患失

    女人對一個男人患得患失的時候,其實是愛得不夠堅定。 這個不堅定的原因是兩人付出感情的不對等。 A愛上了一個男人,為他朝思暮想,恨不得每天見到他,日夜生夢都是他。而這個男人卻出奇的冷...

    2021年1月26日
  • 搞懂這些規則,暢行職場無壓力

    電視劇《知否》里面,明蘭去看張大娘子,跟她說自家祖母身邊的一等女使,房媽媽的奮斗事跡,總結下來:人生過的好壞,無非就是,一命二運三本事,這三者,只要得其二,便一生順遂。 職場也如此...

    2022年3月24日
  • 有一種心境,叫隨遇而安

      《幽窗小記》中有這樣一副對聯:“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窗外云卷云舒?!?每每想到這兩句話,都會覺得心里的煩躁被洗滌一空。 世事總有不如人意處,但總...

    2020年11月15日
  • 女人都愛多金男人,正如男人都愛年輕女人

    女人都愛多金男人。正如男人都愛年輕女人。 特定的供求關系,決定了各自的想望。 L喜歡上了一個大她十幾歲的多金男人。男人離過婚,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已經在考大學了。L不介意這些,因為他...

    2021年1月20日
  • 哪種女人更老?

    有兩個相同年紀的女人走在一起,比較年輕的那個一定是未婚的。 都說愛情養人,可婚姻呢? ——也許只會令你更老一點兒。 愛情與婚姻賦予女人兩種責任: 愛情只有愛的責任,婚姻卻有維系愛情...

    2021年1月23日
  • 如何從零開始學做電商 新手入行前的幾點知識

    電商即電子商務,是指以信息網絡技術為手段,以商品交換為中心的商務活動; 也可理解為在互聯網、企業內部網和增值網上以電子交易方式進行交易活動和相關服務的活動,是傳統商業以互聯網為媒介...

    2022年9月14日
  • 失戀的自己,搭上旅行更不必

    失戀的時候總是喜歡旅行。去一個陌生的地方,放肆地打扮一下,忘記受傷的自己,忘記那個男人。背負著這個包袱,想用快捷鍵清空記憶。 一個人在旅店的夜,眼淚卻失控般襲來,想忘記的時候才知道...

    2021年1月13日
  • 如何擺脫拖延癥提高寫作效率?為什么會產生拖延癥?

    其實,對大多數人來說,寫作最大的阻礙,并不是寫作方法不會,技巧沒掌握,而是因為有寫作拖延癥。 大家可以回想下,你是不是腦子里總想著要做某件事,但又不自覺地被其他的事情所干擾。 比如...

    2021年7月28日
  • “散亂心”的害處和“制心一處”的好處

    收攝六根,制心一處 1.“散亂心”的害處和“制心一處”的好處 我們早晨起來了,一睜開眼,往往迷迷瞪瞪的。有可能還在夢里邊琢磨、折騰,從夢境還沒醒呢!一睜開眼就想著:哎呀!又遲到了,...

    2020年12月1日
  • 強扭的瓜不甜,不再勉強任何一份感情

    不舒服的感情,往往是痛苦,若是勉強自己,只能忍受委屈,讓別人成全。 那天在外面吃過晚飯后,走路回來,走路的時候,一粒沙子突然掉進鞋里,離家還有一半路程,打算回家才把沙子倒出來,但另...

    2020年11月26日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亚州毛片,国产乱真实伦一区二区三,女性自慰喷潮AV免费观看,国产一线二线三线视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