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慧敏
近期王思聰的表現著實娛樂了大家一番,混跡于美女堆里的超富二代變身為地主家的傻兒子,竟然很沒出息地騷擾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小女網紅,女網紅被煩到差點要去報警。
王思聰自損英名倒不說,還暴露了他的生活的狀態——無聊,一個隔三岔五有事沒事去撩女人的人,生活是不會充實到哪里去。無聊可不是什么好的生活狀態,我們每個人都不愿意無聊地生活。
年輕、受過高等教育、長相不賴、獨子、有多到十八輩子都花不完的錢。條條大路通羅馬,王思聰直接長在了羅馬。
在我們的觀念里,這樣的人的生活肯定是無可爭議的幸福。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娛樂圈里的很多事例都證明這一點。
這也印證了積極心理學《真實的幸?!返恼摂??!墩鎸嵉男腋!芬詸嗤祿途氀芯扛藗児逃械挠^念:收入豐厚、年輕、健康身體、受過高等教育和有信仰不是幸福的保證。
如何提升幸福?傳統心理學致力于如何修補心靈的創傷,積極心理學則專注于如何讓平凡的人生活得更幸福?!墩鎸嵉男腋!繁蛔u為提升幸福不可不讀的心理學經典,以下是觀點摘錄。
人的幸福一半是天注定的?
1.?一個人的幸福測驗分數有一半是基因決定的。
2.?同卵雙胞胎的心理特質比異卵雙胞胎更相像。被人收養的孩
子的人格特質更像親生父母而不像養父母,這類報告研究現已超過百篇,并且都顯示同一結論:大約50%的人格特質是由基因決定的。但是高遺傳性并不代表不可改變,有些遺傳特質(如性取向和體重)是不可改變的,而其他遺傳特質(如悲觀、恐懼)則是可以改變的。
3.?明尼達大學的研究顯示:積極情緒是人格特質,具有遺傳性。一對同卵雙胞胎不論是愛哭是愛笑,只要有一個具有某種情緒個性,另一個也必然差不多。
4.?有一個叫露絲的單親媽媽,有輕度抑郁。這種情況并非始于三年前露絲的先生遺棄她時,其實她的心情一直處于低潮,至少從25年前,她還在念中學時就是如此了。有一天,露絲中了2200萬美元的樂透獎,她高興得簡直要發瘋了,她立刻把工作辭去,跑到大百貨公司去血拼,接著又買了豪宅,還有最名貴的跑車。但是很奇怪,隨著時間的流逝,她的情緒又低落。最后,到年底時,露絲的心理醫生診斷她為慢性抑郁癥,雖然她沒有任何抑郁的原因。
5.?我們天生就有一個幸福的范圍,而且是固定的、不可改變的。這個天生的范圍就像恒溫儀,即使有高興的事情使我們的情緒高漲,它也會盡忠職守地把我們的幸福感拉回到平常的設定。有一個研究追蹤了22個中了樂透大獎的人,結果發現,最終他們都降回到原來的幸福指數附近,贏得大獎并沒有使他們比控制組的人更幸福。但是,好消息是,假如有不幸的事發生,這個恒溫儀也會把你從低潮中拉出,讓你回到原來設定的地方。其實,抑郁(指輕微的)都像是插曲,在發作后幾個月,情緒便會回到原來的設定。即使在車禍中受傷導致半身不遂的人也能很快適應自己身體的新情況。在車禍或意外后的八周內,這些人的積極情緒就開始超越消極情緒;84%的嚴重殘障者認為,他們的生活處在平均值,甚至比平均值更高。
6.?不過,適應也是有限度的,有些壞的事件我們永遠沒有辦法適應,或適應得很慢。孩子的死亡或是配偶意外身故都是明顯的例子,在事件發生后的4--7年,當事人還是比控制組的幸福感低。(以此推斷,杭州保姆縱火案全家幾遭滅門的男主的行跡情緒不可疑?)
7.?有些人擁有相當積極的情緒,這種個性會伴隨他們一生。擁有積極情緒的人大部分時候都覺得很好,好事會帶給他們幸福感,而且這個幸福感相當持久。
8.?當然,也有很多人沒有幸福感,他們即使成功了,也不會雀躍。
9.?但是大部分人落在這兩個極端的中間。
10.?人體里有一種“幸福的跑步機”的機制,它使你很快就適應了好事情,然后認為那是理所當然的,不再心存感激。當你收集到越來越多的珍奇之物,職位越爬越高時,你的預期也越來越高,過去的努力帶給你的名望和財富不能再為你帶來幸福,你必須擁有更多、更好的,否則就感覺不到幸福。但是一旦達到那個層次,很快你又適應了,又必須追逐更多、更好的,如此循環。
11.?假如沒有這個“跑步機”,鴻運當頭的人應該比普通人幸福
得多。但實際上,一般老百姓比達官貴人更幸福。(王思聰生活不那么幸福也是大有可能的)。?
還有一半靠打拼,但是方向很重要
1. 人類發明了許多捷徑去取得暫時性的感官愉悅:美食、肉欲、購物、游戲以及電視等,我并不是說你應該戒掉所有的捷徑。我們誤以為自己可以通過這些捷徑獲得幸福、愉悅、舒適、狂喜,但是實際上,這些捷徑無法帶給我們真正的幸福,所以許多人雖然坐擁億萬家財,但心靈一片空虛。沒有意義的尋歡只會帶來更大的空虛、更多的虛偽,使你沮喪,當年老時才意識到自己虛度了一生。
2.?在1967年,關于幸福的研究剛剛開始,當時心理學界認為幸福的人必須具備這些條件:高薪、已婚、年輕、健康、受過良好的教育、不論男女,不論智商高低,有宗教信仰。
3.?關于金錢,調研證明,購買力強的國家,人民生活滿意度也高,一旦國民收入超過人均8000美元之后,這個相關開始消失,財富的增加并不能繼續增加生活的滿意度。所以富庶的瑞士國民比窮困的保加利亞人更幸福,但是與愛爾蘭、意大利、挪威或美國人比起來就不一定了。
4.?金錢不一定買到幸福。20世紀的后50年,富庶國家的購買力的改變也帶給我們同樣的信息:美國、法國和日本的購買力已經翻了一倍,但是生活的滿意度卻沒有變化。
5.?在美國,非常窮的人的確不幸福,但是一旦實現溫飽后,金錢的增加只能增加一點甚至不能增加幸福感。躋身《福布斯》富豪榜的前100位富人,只比普通美國人幸福一點點而已。
6.?從20世紀60年代至今,每一個富有國家的資料都顯示抑郁正急速蔓延,當今抑郁癥的比率是40年前的10倍,而且患者年齡也越來越小。這是一個令人困惑的問題,因為所有客觀的幸福指標都比以前好,我們有更強的購買力、更高的教育程度、更好的營養和醫療設備、更普及的文藝娛樂,但是人們主觀的幸福感卻一路走低。
7. 你對金錢的看法比金錢本身更能影響你的幸福。物質主義似乎有反作用:在所有階層中,越看重金錢的人對他們的收入越不滿意,也對他們的生活越不滿意。
8.?關于婚姻。有人說婚姻是腳鐐手銬,但也有人說它是永恒的幸福。當然兩者都不對,一般來說,實證數據支持的是后者?;橐霾幌窠疱X,婚姻跟幸福的關系非常強。
9.?美國的全國民意研究中心在過去30年調查了35000名美國人,40%的已婚者說自己非常幸福,而只有24%的未婚者、離婚者、分居者或者喪偶者說他們幸福。
10.?結婚的人最少得抑郁癥,從來沒有結過婚的次之。同樣,情人分手或失戀也是最主要的情緒壓力來源。當訪談者請人們指描述“上一次發生在你身上的不幸事件”時,一半以上的美國人的答案是失戀?,F在因為結婚率下降、離婚率上升,抑郁癥的發病率也高漲起來了。
11. 結婚可以幫助人們抵抗不幸的打擊。結了婚的人更能忍受貧窮、經濟大蕭條以及戰爭。
12. 所以,婚姻是進化形成的,不是文化發展出來的。
13. 如果你每天都展示自己的優勢,你的婚姻就會比較美滿,配偶會與我們墜入愛河,通常是因為他們看到了我們的優勢與美德,但是愛情會逐漸褪色,即使是最強烈的愛情,在結婚十年后也會逐漸走下坡路。那些當初吸引我們的優勢隨著時間的流逝就變成理所當然的了,時間長了,那些令人傾慕的人格特質就變成了習慣。如果相處得不好,這些更變成了蔑視的目標。
14.?婚姻比工作滿意、金錢或社群對幸福的人影響都大。就如麥爾斯在他的《美國的矛盾》一書中所說:“事實上,沒有什么因素比你的親密、平等、互相忠誠的終身伴侶更能預測到幸福了?!?/p>
15. 但是,惡婚不如好死。處于不幸?;橐鲋械娜?,他們的幸福指數比未婚的或離異的更低。
16.?關于年齡,我們比較刻板印象是:老人拄著拐杖,抱怨著每一件事情,這其實跟真實情況不符。有一項對40個國家、60000名成人進行的研究,該研究將快樂分成三個子部分:生活的滿意度、愉快的情緒及不愉快的情緒。研究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滿意度略微上升,愉快的情緒略微下降,而不愉快的情緒則沒有改變。當我們年老時,改變是的我們情緒的強度?!案杏X站在世界頂端般的幸福感”和“掉入萬丈深淵般的不幸感”到老的時候都比較少。
17. 性別跟情緒有關系。一般來說,男性和女性在平均值上沒有差別,但是女性的幸福感和不幸感都比男性強烈。
18. 有調查資料顯示,有宗教信仰的人比無神論者的生活滿意度更高,也更幸福。在行為主義極盛時期,宗教被當作社會支持,有信仰的人都要做禮拜,這使他們形成了一個相互支持的團體,所以信徒會覺得比較幸福,還有這中間有更基本的關系:宗教帶給信徒希望,因為對未來有希望,所以使現在的生活更有意義。
19. 研究發現,幸運的事和高成就不能帶給人們長久的幸福,只是短期效果而已。
- 一個重要事件(失業或是晉升)在三個月之后就會失去它對快樂程度的影響力。
- 財富雖然可以帶來物質的占有,但它跟幸福的相關卻很低。一般來說,富有的人只比貧窮的人幸福一點點。
- 過去50年,富庶國家的人民收入顯著上升,但是生活滿意度并沒有隨之上升,還是跟以前一樣。
- 外表的吸引力對幸福沒有任何作用。
- 健康跟幸福的相關相好達到顯著性,而身體健康是所有資源中最有價值的。
20. 為了更幸福,我們應該做下面的事情:
- 住在富有的民主社會里,不要住在貧窮的極權社會里(和幸福有密切關系)
- 結婚(有緊密關系,但可能不是因果關系)
- 避免消極事件和消極情緒。(有一點關系)
- 社交豐富,朋友多(有緊密關系,但可能不是因果關系)
- 有宗教信仰。(有一點關系)
21.?就幸福和生活滿意度而言,你不需要去做下列事情。賺更多的錢(錢和幸福只有一點或幾乎沒有關系,如果你生活無缺的話,物質欲越高的人越不幸福。)盡量去接受教育。(沒有任何關系。)
22.?以上這些跟幸福有關的因素有些不可能改變,有些不方便改變。即使你可以改變所有的外在因素,它可能對你也沒有什么很大幫助,因為它們全部加起來也只能解釋8%--15%的幸福。
提升內在因素才是提升幸福的關鍵?
1.?雖然我們比古人活得更長久、更健康,普通人也享受到數十年前連做夢都想不到的奢侈品,但仍然有許多人覺得生命是種浪費,漫長的人生歲月不僅幸福難求,還時時處于焦慮和倦怠之中。
2.?從20世紀60年代至今,每一個富有國家的資料都顯示抑郁正急速蔓延,現在抑郁癥的比率是40年前的10倍,而且患者年齡也越來越小。40年前,第一次患抑郁癥的平均年齡是29歲,現在則是14歲,這真是一個令人困惑的問題。因為所有客觀幸福指標都比以前好,我們有更強的購買力、更高的教育程度、更好的營養和醫療設備、更普及的文藝娛樂等,但是人們主觀幸福卻一路走低。
3.?抑郁癥跟生活條件也無關,因為越富有的國家,患病情況越嚴重。在美國,黑人或墨西哥裔美國人患病率比白人低,雖然他們的生活條件不如白人。
4.?愉悅是立即的,來自你的感官,而且是暫時。母乳和法國香草冰激凌會引發嬰兒的微笑。當你一身泥漿,沖個熱水澡便會使你通體暢快。對很多人來說,暢快地上個廁所,把身體里的廢物排出去,也會覺得非常愉悅。視覺和聽覺也跟積極情緒連在一起:一個萬里無云的春天,聽著英國搖滾樂團的歌;下雪的夜晚坐在熊熊火爐前面取暖,這些都是身體愉悅的例子。
5.?雖然你感到愉悅,但是你很難將生活的樂趣建立在感官的滿足上,因為這些都是暫時性的,一旦外在刺激消失,它們便很快跟著褪去。而且我們會對這些感覺產生習慣化效應,以后就需要更強、更多的刺激才能帶來相同程度的愉悅。第一次吃法國香草冰激凌時,你感覺那是人間美味,但如果一直吃也就覺得不怎么樣了。
6.?不管身體的還是更高層次的愉悅,都有一個共性。這個共性使它們不能成為永久的幸福來源。讓學生去看電影很有趣,但是電影看完,趣味也就終止了。一旦外界的刺激停止,積極情緒就是沉入到日常生活之中,看不見了。
7.?我吃著百吉餅,上面涂了黃油和藍莓醬。百吉餅不是我烤的,黃油不是攪的,藍莓不是我摘的,我的早飯都是“捷徑”——別人替我做好了,不需要我有任何技術或付任何努力。如果我的人生充滿了這種容易獲得的愉悅,不需要面對挑戰,不需要我發揮優勢。我永遠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優勢、潛能,永遠不知道該如何面對挑戰,這種生活注定會導致抑郁,在一切都有捷徑的生活里,優勢和美德會枯萎,因為我們沒有可能會去使用它們。
8.?晚上在面臨選擇看一本好書,還是看無聊的電視劇時,我們通常后選擇后者,雖然研究結果一再顯示,看電視帶來的平均體驗是輕微抑郁,但我們還是選擇容易的“愉悅”而不是“滿意”。
9.?愉悅來自感官和情緒的,而“滿意”來自于施展個人的優勢和美德。愉悅是感官和情緒的,而滿意來自于施展個人的優勢和美德。
10.?“滿意”無法從身體的愉悅中獲得,也無法來自于吸毒或任何捷徑,只有在高尚行為做完后才會自然產生。
11.?愉悅是個有效的動機來源,但是它不會給你帶來改變。我們天生就會滿足自己的本能欲望和需求,獲得舒適和放松。享受“滿意”卻不一定是令人愉悅的,它很可以是非常緊張的、有壓力的。登山者常面臨著凍死或掉落山谷的危險,常會筋疲力盡,但他們樂在其中。在蔚藍的海邊,躺在棕櫚樹下喝雞尾酒當然很好,但這與在冰天雪地的山脊上的狂喜是不能相提并論的。
12.?幸福不是競爭,真實的幸福來自于提升精神層次,而不是與別人相比。
13.?幸福感來自于自己的優勢與美德,通過自己努力獲得的幸福才會有真正的幸福感受。
14.?幸福的源泉是24項優勢,它們分別是實現智慧與知識美德的好奇心、熱愛學習、判斷力、創造性、社會智慧和洞察力;實現勇氣美德的勇敢、毅力和正直;實現仁愛美德的仁慈與愛;實現正義美德的公民精神、公平和領導力;實現節制美德的自我控制、謹慎和謙虛;實現精神卓越美德的美感、感恩、希望、靈性、寬恕、幽默和熱忱。
15.?工作可以是“滿意”的來源,其重要性遠于金錢帶來的滿足,它使工作變成了事業,展現了人類可以作出深層承諾的能力,而愛又比這更進一步。
16.?工作有三種不同層次:工作、職業及事業。你為了薪水做這份工作,并不期待從中得到其他的東西,工作只是達到目的手段(你要養家糊口),沒有薪水你肯定就不干了。職業表示你這對份工作有更深的投入,你不僅通過金錢來顯示成就,也通過升遷來彰顯成功。事業是對這份工作本身充滿了熱情,事業導向的人認為他們的工作有價值,這很像對宗教的奉獻。這種工作本身就能帶來滿足感,跟薪水或升遷無關,當沒有薪水,不再升遷時,工作仍然能進行。
17.?工作是可體驗心流的最好場所,因為它符合心流出現的許多條件。通常工作都有清晰的目標,工作通常要求你專心,盡量減少無關刺激,很多時候,工作的要求與你的天賦或優勢旗鼓相當,所以人們通常會覺得在工作中比在家中投入更多的精力。
愛有三種:第一種愛能給我們舒適、接納與幫助,可以提升我們的信心,指引我們的方向,我們也會愛對方,最典型的例子是孩子愛他們的父母。第二種愛是我們會愛那些依賴為生的人,如父母對子女的愛。第三種愛是浪漫的愛,把對方理想化,將雙方的優勢和美德放大,將雙方的缺點縮小。結婚真是個奇妙的安排,它使我們在一把傘下收獲三種愛,這使得婚姻歷久不衰。
原創文章,作者:初欣運營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8874yy.com/1044.html